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The Tai-ji, Inner Alchemy and Kungfu Practice of
Master YUEN Hong-chau

主頁主頁  博士簡介博士簡介  學會簡介學會簡介  太極拳太極拳  內丹內丹  養生氣功集養生氣功集 
論文論文  功夫篇功夫篇  傳媒訪問傳媒訪問  道學講座道學講座  診症時間及聯絡方法診症時間及聯絡方法 

Tai Chi Yuen.org 道學講座 返回
《道德經》的天人合一論

    老子的「道德經」完整地建立一套治人事天的學說。雖然,老子與孔孟儒家一樣,不外乎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然而,這一系列的入世之道,卻是從大自然中來,而治人事天的道德取向,是根源於大自然之道;老子打破「天道」與「人道」之分隔,賦予兩者必然的關係。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25)老子認為「人」、「地」,「天」、「道」是有著整全性的串連,並且有關係地存在。人應該一層一層地向外向上追索和效法,一直追至其終極意義所在,就是「自然」。

    老子繼承前人「觀象於天,觀法於地」之經驗,重組出一幅有關盤古初開,宇宙運行的圖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章25)老子的道,是先天地生的,為天下之母,即是日月星辰,宇宙萬物之母。其形態是「寂兮寥兮」,其行為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其性格是「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但這個「道」似乎不可名,故老子「強為之名」,因而在第一章便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從這幅「天道」圖畫開始,慢慢描繪人的位置,其目的無非是告訴大家「人道」應該效法「天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25)老子這幅「道畫」,從無邊無際,寂兮寥兮開始,跟著看到日月星辰,再而有天有地,最後可見到人的存在。畫面由廣闊的空間逐漸縮小,人的面貌逐漸變大,鏡頭焦點僅集中在域中四大之一的人身上;然後,鏡頭角度再由窄角度慢慢變闊,人愈來愈細小,發現原來人立於地之上,地又為天所包,天又在漫無邊際,寂寥虛冥的道中。‧‧‧‧‧‧

    老子的「道畫」,企圖把「天道」降至「人道」,再由「人道」明「天道」,其間強調「自然」的重要性。在這個來回往復的畫面中,老子從「宇宙觀」推演出一套完整的「人生觀」,再從「人生觀」復守「宇宙觀」,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觀念,到了老子,已達致前所未有的高峰。老子的「人生觀」與其「宇宙觀」結合在一起,並不分割。老子的「人生觀」根於「天道」,以明「人道」;既知「人道」,復守「天道」。於此老子嘗試以母子的關係作比喻:「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章52)「天下有始」,即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又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章1)「天下有始」又是「無」,「無」是「有」之先,是「天下之始」,又是「天下母」。老子以道為「母」,以人為「子」。人是「有」,「有」是「無」之「子」。人在宇宙之中,成為宇宙生成的一份子,人本身就含藏自然之道的屬性;由於有了這個屬性,人足以此理解宇宙萬物的變化,也可以此來了解自身變化的依據。

(完)

本文作者:袁康就

此文為2002年4月21日蓬瀛仙館道學講座之提綱 。

© 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1999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