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The Tai-ji, Inner Alchemy and Kungfu Practice of
Master YUEN Hong-chau

主頁主頁  博士簡介博士簡介  學會簡介學會簡介  太極拳太極拳  內丹內丹  養生氣功集養生氣功集 
論文論文  功夫篇功夫篇  傳媒訪問傳媒訪問  道學講座道學講座  診症時間及聯絡方法診症時間及聯絡方法 

Tai Chi Yuen.org 道學講座 返回
氣功之內功太極拳
1. 太極是甚麼意思? 太極拳是甚麼拳法?

太極是「一」,是混沌恍惚的意思。它既是有、但有而不有是個無。它又不是無,它無而非無是個有。說它有是錯,說它無又錯。太極拳是以太極為終極追求的技擊拳法。所以,打太極拳除了打出其技擊之術之外,必須要打出太極意義,才是練太極拳。《道德經‧第42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太極,二是由一呈現出來的二元概念,名之為陰陽、乾坤、剛柔、清濁、上下等。

2. 柔是甚麼意思?

現象界由二元規律建立出來,柔是與剛相對並列的,意指柔和。柔含柔而不僵、鬆而不軟的張力。

3. 太極拳之太極既然是包含陰陽兩義,為何太極拳只重柔而棄剛?

一般人未能解讀「柔」的意思。太極之柔並非二元規律的「柔」,它是「沖和之氣」的柔。它是「道生一」的「一」,又是「二生三」的「三」。「一」是太極,「三」是「沖和之氣」。混沌中呈現的氤氳之氣,也就是「沖和之氣」。所謂「沖和之氣」,是一種內含陰陽矛盾而外呈和階的氣,它是萬物創生之前第一層氣象,具生化能力,俗稱「先天炁」。此氣在人為「元氣(炁)」,故嬰兒之「氣」最完美,其形軀最「柔」;成人之「炁」與日俱損,至死之日其形質最僵硬。太極拳所注重的「柔」,是這麼一個「沖和之氣」的柔、是「一」的柔、是「三」的柔。太極拳的動作演化中有剛柔對立及二元互維作用的「柔」,練者可寓「柔」於剛,剛柔相濟;但這不是太極一義的「柔」。

4. 太極拳怎樣練習才能養生?

太極拳要有技擊方面的練習,然其動作中又要有太極境界的表達元素。養生可從兩方面去理解:一是以肢體運動為目的,即是以「流水不腐、戶樞不朽」的關節、筋肉的運動模式處理;另一是從氣的修煉著手,以肢體運動為手段,讓內氣對身體直接幫助並賦予心性境界的提升,最後以煉就真?為目的。要練好太極拳最好採用後者的處理。由煉氣到煉得「炁」,便有深層的養生功效──只有達到「一」的柔才有恍惚,只有在恍惚之中演練太極拳大腦才會出現 α 波,從而誘導腦內啡分泌,到此才是太極拳真正的養生效驗。要如何煉出有氣功效應的太極拳,必須注意「橐籥」與「鼓盪」。

5. 何謂「用意不用力」?不用力怎樣打呢?

太極拳要求不用拙力,即是說,力要由小腹丹田之氣輸布到四肢。從小腹外展於肢端的所有動作都是通暢的。練者要行氣輸布,必須以意領導。因此,出拳時要以意帶氣,再以氣引力。若練者所出之拳是靠局部的臂力或手力,則此力為拙力,其氣之輸布也非從腰胯丹田之鼓盪所出。練者不能把此句誤解為「不能用力」,其實,太極拳始終是搏擊之術,無力是不能打的,前賢只想指出太極拳「用力」最好的方法而已──力從丹田鼓盪而出。

6. 養生的練習是否不能搏擊?

否。太極拳的練習方法應該是養生與搏擊兼備,且是同一理論。養生來源於丹田真炁的萌生,搏擊的能量也是由丹田之氣鼓盪出來。兩者均在「橐籥效應」之下實現。太極拳的練習方法應該由此理論開出,才算是高水平的修煉者。

7. 若要練習養生與搏擊兼備的太極拳,怎樣練才可以呢?

首先關注的是「橐籥」,即上封下閉,建構一個風箱條件。再練習「束勒陽關」,引動丹田之氣。最後,練習「鼓盪」,讓丹田之氣輸布於肢端。長期的練習,加上靜功打坐和站樁,使有形之氣轉化為無形之炁,便能得到高質素的內在造化,既有強大的搏擊效應,亦有高水平的真炁,從而達到養生效果。

8. 太極拳可以是一種氣功嗎?

是,但這要視乎你如何處理。你也可以採取「以肢體運動為目的(而非手段)」。不過,當你以練氣功的態度來練太極拳的話,才是打「太極拳」的原型。

9. 何謂「雙重」?要注意甚麼呢?

《太極拳論》有「雙重則滯」的觀念。「雙重」對應於技擊來說是一種錯誤,其實它跟丹田運作關係密切。犯雙重毛病將帶來技擊運動的笨拙,這也同時凸顯了練者未試圖引動腰胯或丹田氣的輸布。練習時,練者最好想像自己小腹配備了一個螺旋形摩打,氣的鼓盪由此而生。這螺旋形的氣由小腹一直傳到手。當氣產生於丹田,氣被螺旋形摩打所鼓動,即呈現螺旋形向上的遊走軌跡。這股旋轉上升之氣一直傳到上肢臂膀。當氣在傳送中,螺旋形的鼓盪使兩腿不以固定重量平分體重,因而不會出現雙重現象。也由於螺旋形的鼓盪,上肢的擊打能力更見功效,這由於旋轉張力遠比直線張力更具力量。

10. 為何很多練太極拳的朋友都有膝痛?

大多膝痛的類型是膝關節退化所引起的。膝退化是指骨邊軟組織過度勞損及被磨蝕。太極拳是慢練的,故不適當的動作加上慢練將帶來更嚴重的損傷。常見的問題是,當練者斜行上步,弓馬將成而須轉動腰胯以後手向前擊打時(例如「簡化太極拳」之「野馬分鬃」及「摟膝抝步」),若弓步的雙腳尖是外八字形態的話,旋轉力將導致後腿膝關節負壓磨擦,造成永久性的損傷。因此,當練者遇到弓步轉胯時,他必須同時轉動後腳尖,使後腳掌與前腳掌平行,從而減少膝痛的機會。

(完)

本文作者:袁康就博士

此文為2006年7月23日蓬瀛仙館道學講座之提綱。

© 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1999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