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13-09-27
信報 專欄
氣療百病
袁康就博士
練拳很容易練出膝患,要提防膝患,就要注意馬步轉換時腳掌移動的法則。以簡化太極拳的「野馬分鬃」為例,由起動至完成整個過程,就決定你會否造成膝患。
讓我帶大家剖析「左弓馬左野馬分鬃」。我們把左腳朝左後方斜斜撐出,動作全靠曲膝的右腳支撐。當左腳直撐踏地,重心慢慢隨轉腰往左腳遷移,左手隨之上擺以成野馬分鬃。
後腳掌內扣
此完成式是左膝曲,右腳撐直;要注意的是,右腳掌必須隨轉體往左移動,即是說,右腳掌要左轉內扣,以造就完成式的左弓馬形態。練者要看看左右腳掌方向是否平行。
左右腳尖方向平行的左弓馬才不會傷及右膝,反之,倘若練者在最後的左弓馬完成時,右腳趾尖未同時左轉,左右腳掌形成外八字,則右膝將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而動作愈慢壓力就愈大,膝傷就愈嚴重。膝傷是來自股骨頭與脛骨頭的相互壓磨。
隨著不斷重複的練習,兩個骨頭的軟骨墊會逐漸磨蝕,最後便會形成退化性膝關節炎。
太極拳易傷
由正四平馬轉至左弓馬或右弓馬,或由一側弓馬轉到另一側弓馬,都有機會出現上述的膝患。換句話說,其他門派也有膝傷的危機。由於太極拳練習以緩慢見稱,所以這類膝傷會較其他拳派嚴重。
當我們著意每次弓步的後腳趾尖方向,確定它是否與前腳趾尖方向平行,那膝患便可避免。
還須注意的是,弓馬前腳是曲膝的,而其腳掌也必須是內扣的,內扣角度大約45度。我們首先要做好弓馬前腳掌內扣45度方向,然後把後腳掌安放在平行角綫上。
弓馬前腳掌必須內扣,是關乎發勁的力學問題。弓馬大多是後手出拳的。當後手發力打出,腰胯旋轉,軀幹造成強大的扭力。要平衡這個扭力,就靠前腳掌內扣、及同側膝頭內壓的微小動作。
假若你對如此重要的微小動作有所懷疑,你可試把前腳掌置中或外撇,你會發現你後手出拳的力量,會帶動腰胯旋轉,好容易牽動前腳大小腿往外擺動,整個下身隨著力向散去。你不但無力打人,就連自己也站不穩。
一個馬扎得好,是出拳發勁的重要助力,而歩向又是馬步穩健與否的關鍵。步向指腳尖擺放角度,微小的腳尖移動,就可以影響全身的運動。即使腳掌擺移弧度小,也能提供上身大弧度的旋轉空間。
氣貫上下
這情況也常見於邊腿髙掃,重心腳有否輕微轉移,將是胯部有否給與全條腿爆發踢力而氣貫上下的重要因素。我們常說「踢腿必出胯」就是這種情況。跆拳道練者因偱以點擊為先的賽例要求,長期訓練中輕視了重心腳腳掌旋轉的小動作,最後造成很多膝傷個案。
轉馬傷膝是練功夫常見的運動創傷,縱使我們不談技擊,馬步轉動與拳頭發勁同步而貫串,是氣走百脈的關鍵,這對於以健康為目的的朋友來說,可不容忽視!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註冊中醫(針灸)。浮針二段。曾任《信報》、《Capital》專欄作家。曾兼教於中大專業進修學院、中大中醫學院、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香港道教學院、國際道聯會等。影視專輯見於RTHK《健康新文化》、《修行》、《功夫傳奇》、《道通天地》、《講東講西》。
|
氣 療 百 病 46. 轉馬不當可傷膝
2013
點擊數: 173
進 站 人 數
0218054
Today:
16
Yesterday:
14
This Week:
30
This Month:
318
Total:
21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