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The Tai-ji, Inner Alchemy and Kungfu Practice of
Master YUEN Hong-chau

主頁主頁  博士簡介博士簡介  學會簡介學會簡介  太極拳太極拳  內丹內丹  養生氣功集養生氣功集 
論文論文  功夫篇功夫篇  傳媒訪問傳媒訪問  道學講座道學講座  診症時間及聯絡方法診症時間及聯絡方法 

Tai Chi Yuen.org 內丹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
《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清靜才是人之本來面目,人如能常保持清靜的心境, 則人便能與天地同一,天地間一切生滅,亦能通達明白。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人因為會用心,心之動便遠離清靜,心動慾生,人由動心開始便成為物慾所驅使,為物所累。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人要保持本源心之清靜狀態,便須經常抑制慾念萌生。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我們可以嘗試這種打坐方法:用觀想把握心之運作,求其已放之心收回,斂神於內。首先以心觀心,直至視而不見。再把觀想放大,看自己形軀,直至視而不見。又再把觀想放大, 遠看己身猶如一物正坐於彼,直至視而不見。

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當心在觀想,物我為二,並未究竟。若明白所觀與能觀之二元為用,則明白到超越二元而須臻至一之境地。此一之提升及以一再往下觀二,則一切現象包括所觀之物及能觀之心皆空。空亦無,無亦無;空空亦無,無無亦無,到此一切復歸靜寂,回復本源之態。

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當回復到最根本、最本源之態,便即是慾未生、心未動之時,也即是真靜之態。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當回到本源狀態,便有「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能力。一切外境引動,必能以無心之心應之;應後回歸寂靜,寂而應,應而寂,此謂之真常之性。

(完)

本文作者:袁康就

© 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1999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