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袁康就博士
註冊中醫(針灸)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內丹氣功課程導師
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兼任講師
2017年5月
如果你試過打坐,在初始階段,你總會遇到雜念的困擾。有為功打坐由於相關的工夫正在進行,一心無二用,雜念不會出現。但當我們練無為入定法,就遇到非常厭煩此起彼落的雜念。
我們的雜念源自大腦海馬。這個器官相當於儲存記憶的裝置,它無時無刻展示過去的圖象和經驗細節。我們要停止意象播放非常困難。我們意欲起動,意象便隨之而生,即使我們沒有意欲,我們自以為一念不起,我們的意象也大有可能不停地展示出來,因為有些意識是不知不覺的,又有些源自潛意識。當然,我們對潛意識的起動不可能有所知覺,也不可能予以操控,換言之,這部分的意象展現,都有可能不斷呈現。
入定是一種有意與無意之間的精神狀態,我們稱之為「恍惚」。要做到恍惚,我們首先要去除雜念。要處理雜念又有兩種,其一是抑制,即是刻意不起動任何念頭。不過,這功能只適用於意識範圍。念起念滅都有可能源自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我們最多只能操控意識範圍的念頭而對潛意識層面的念起無能為力。即使我們很努力把雜念抑制,這舉動可能毫無意義。較聰明的方法可能是讓雜念與我同在,我們對一切念起念滅不予以解讀或認知,總之務求它的呈現對入定不帶來困擾,我們就成功「去除雜念」。
較容易做到的方法,是先把知性隱藏,讓感性作主導。知性者,譬如我們打坐中聽到房間外面有人說話,我們下一步可以對聲音來源作出解構:「嗯,這聲音是一把男聲!」然後,又再解構:「嗯,這男人說的是英文! 」然後,又再解構:「嗯,他在說『good night!』」在層層知性分析下, 我們的神識遠離恍惚,這樣的打坐是不合格的。
放下知性改用感性
那又如何用感性去打坐呢?譬如說,打坐當中我們聽到房內冷氣機「ho ho ho……」聲,我們就以此聲切入。我們要把整個精神貫注其中,讓「ho ho ho……」的聲音在我們感覺中凝定住,我們好像在享受「ho ho ho……」之聲的美妙,好像自己就是那聲音,那聲音就是自己。良久,我們的意識主體在有聲之中進入無聲的世界,人與聲混融為一,恍恍惚惚。再下去,就是入定。
我們對待雜念的方式就如對待上述聲音一樣,我們可以不予以抑制,而是讓它存在,繼之以上述的方法,放棄知性、提升感性功能,讓雜念凝定,全神貫注,好像在享受而不是享受,好像在參與又非參與,似有似無。
很弔詭,雜念是我們起動,念本是主體,我們卻以它為客體,主觀意識與它「溝通」並打成一片,再度融合,我與雜念合而為一,恍惚之中便入定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