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治療效應
撰文:袁康就 博士
註冊中醫(針灸)、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內丹氣功課程導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兼任講師
2014年10月
中國人形神俱煉的方式大多環繞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可從儒釋道三家的終極關懷得到體現。然而,從養生到內丹修煉,道家的打坐都因天人合一而發揮得淋漓盡致,箇中更衍生治病功能。
若論天人合一如何從打坐中體現,老子有「致虛極、守靜篤」。打坐到了虛靜極致,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更有機會體現到「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然被觀者為外宇宙,觀者為自己,所觀與能觀主客兩立,極其量是知覺功能的極致,尚未臻至虛明靈覺的直觀智慧。老子又有「明白四達,能無知乎」,要從閾上神經的知覺領域,退下來採用閾下神經工具,在不知不覺之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這種恍惚狀態,即是今人所說的「入定」。
再由入定進一步提升,便有「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內觀張力。這個境界,是人與外界關係的極致,是物我兩忘,圓融無礙,道通如一的「太極」境界。
打坐物我齊一
莊子繼而具體演說打坐工夫的技巧,有「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而心止於符」,最後可以有「萬物與我為一」的「大通」境界。〈齊物論〉有關天籟的描寫,更蘊藏莊子打坐工夫的奧妙。
當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而請教打坐工夫。南郭子綦逐層拆解,由人籟至地籟,代表著打坐前期由自我感鮮明、知覺工具運用自如,予以提升到自然狀態。然而,自然狀態依循六識操控,雖未嘗刻意有為,但現象界物物之間有所對應,物我有所對待,地籟之聲猶有未至,要返還至「專氣致柔、復歸於嬰兒」的上境,就要掌握能跳至天籟的工夫。
「無待」狀態就是工夫的極致,因其「咸其自取」(獨立自存、無有對待),是故有「怒者其誰」(沒有互動、無所應對)的結論。此時無物無我,寂兮寥兮,萬籟無聲,一切圓具自足,與宇宙同波,恍惚中既無時間性,亦無認知與被認知的物物關係。
無為有為兼練
打坐工夫可分兩大類,一是無為功,另外是有為功。有為功有所為而為,有意想對象,有不同效應,工夫千差萬殊。無為功無為而為,無意想對象,無所不能對應,工夫只此一種。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前提下,打坐形態必以無為功入定法進入。
有為功是有意有識的工夫,主客對立清晰,不可能有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過,理論與實踐是兩回事,在具體打坐中,許多有為功佔用整個打坐時間不長,即是說,剩餘時間很自然會由無為功取代。
道家認為,即使打坐可臻至無為境界,無為境界仍存在程度高下之辨。不同的修煉深度會有不同的無為領域。箇中差別完全決定於有為功修煉有否給無為境界有效的提升。所以,道家講無為境界的背後,必定預設有為功為前提。有為功是給無為境界推前的唯一手段。
另一方面,有為功與無為功是並肩而行的。那些關乎提肛的有為功,例如「行氣玉佩銘」、「十六錠金」等,在一次打坐中,一般都在二十個呼吸內完成,所花時間不過十分鐘左右。
至於那些關乎念力或用意存思的識神打坐法,即使在理論上,有意之意操控整個打坐氣感,可專心致志直至打坐完畢,然實際上,練者大多用意二十分鐘便從一個清晰的意識狀態過渡到意識模糊的混沌狀態,倘若這情況不是昏沉,便極有可能是無為入定,而當下的意識很自然轉到真意之用。
無為閾下操作
真意是一種有意與無意之間的「意識」狀態。傳統內丹學認為,真意可造就真氣,元精、元氣及元神繼之啟動。元氣即「元陽」,又稱「陽炁」,後天修煉而得者叫陽炁,為方便現代電腦字,一般「炁」以「氣」寫,故寫作「陽氣」。陽氣出現便可成就「陽神」,陽神與先天的「元神」同度。故陽神由無意之意煉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必然有元神的参與。
如果我們用現代語言說之,這煉功狀態可能是以閾上神經主導的知覺世界,轉到以閾下神經主導的非知覺世界。閾上神經可由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決定,閾下神經則有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植物神經、迷走神經等功能運作。當意識狀態似有還無,我們可以說,傳達及接收訊息的腦袋不再啟動任何感知工具,轉而讓體內自行工作。
檢測治病俱能
無為功可有兩種功能,其一是對身體病患進行檢測,另一是對疾病進行治
療。在一般的無為入定,練者會覺得久病未癒的區間症狀明顯,甚至較平日更痛,那是因為內氣游走遇上病患,氣有堵塞,氣不痛則痛。這現象就是無為功的測病功能。及後,基於身體本有自救能力,內氣會不斷衝撞不通之患處,在多次無為功打坐之後,內氣撞通,病患便痊癒,那就是通則不痛。後者就是無為功的醫治功能。
這類例子很多,例如耳鳴,很多人平時因工作繁忙,沒有注意到耳鳴,當靜下來打坐,耳鳴特別明顯。又例如患有胃脹噯氣的,打坐時噯氣更甚。這都是打坐常見現象,是無為功的檢測功能。多打坐,氣到病所,必將病患消除。這是無為功的治病功能。
人是動物,凡動物都有天賦的自救本能。無為功擔起喚醒自救本能的使命。這種功能和動作,是我們一切知覺工具所未能觸及的,是人體「第二部發電機」。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在無為入定中呈現,入定時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閾上神經暫時不用,閾下神經隨之啟動。不知的世界比已知的世界大得多,人體亦同,知覺世界較之於不知不覺的閾下世界渺小得很。天人合一境界可觸及體內的閾下世界,啓動人體第二部發電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