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袁康就博士
註冊中醫(針灸)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內丹氣功課程導師
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兼任講師
2017年7月
武術是用來搏鬥的,前賢為了保留搏鬥中的技術和傳授方便,遂把有用的招式動作串連,編成套路。後學從套路來掌握搏鬥技巧,省了不少時間。但勤練套路,又不一定就能搏鬥,當中要通過一系列的應用訓練才可以與人真打實鬥。
前陣子熱紅網絡世界的MMA拳手與太極拳高手搏擊視頻,儼如平湖擊起三尺浪,「打假」激活不少傳統武術愛好者的自尊、自大和自卑的情緒,圈內圈外都引以為話。
其實,這類事情毫不新鮮,筆者以為,潮退以後,他們必回復「自我」。愛好MMA的繼續玩MMA,太極拳「高手」繼續樂在其中。這是「死症」,無藥可救。箇中涵蓋了龐大的利益集團、名聲和權力的角鬥。
上世紀在澳門舉辦的「吳陳比武」所引發的議論,不是同一話題嗎!然而,事實即使是事實,夢想又當真是夢想,你有你打假,我有我發夢,總之「練武者」開心順意就是,請不要諸事八卦揭人瘡疤、擾人清夢!否則,單是「利益集團」就可以無聲無色地把你「KO」了,不用上真擂台。
「我最好打」或多或少是練武者的心態,但這是學習上的大忌,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我們要「虛」,正如李小龍說「empty your cup of tea」,你不倒走你杯茶,你就不能學到新的事物,就不能進步,不進步又何來「好打」?
無搏擊訓練不能打
每個功夫門派都有其優點缺點,學武經年之人忘記把起始掛在心口的座右銘「我最好打」掉走,不倒空自己哪杯茶,總是練武的大忌。這裡武德哲學可暫且不提,生活中自認「好打得」的人就容易招來妒忌者的挑戰,當然,你可以說,你就是想撩交打來驗證自己的武功!
傳統武術訓練存在著一個大錯覺,就是練者直接把所學的套路視為搏鬥。不錯,前人就想你學會套路然後把它應用於搏鬥,但當中並無邏輯的必然性。套路學完,還有一大條訓練之路要走,包括功力訓練的插沙袋、舉石鎖、走猴步、練抗打、踢沙包等。當你套路純熟、功力夠強,便可二人對練。不過,縱使你把推手、黐手、挍手等練得多好又不代表你「好打得」,在真打實鬥當下,敵人不會把手遞過來讓你「推」。在搏鬥的瞬間,雙手接觸以能「聽勁」的機率不到10個百分點!
很多人練了十幾年套路,到有日不打空氣而跟真人搏擊,就有不知所措的感覺!何解?擂台搏擊是另一門學問,只練習套路不練搏擊,自以爲好打得而與人搏擊,一定被打無疑。當你所學無法施展出來,才體驗到何謂「一膽二力三功夫」,真正的搏擊原來遙遠非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