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博士。註冊中醫(針灸)。浮針二段。曾任《信報》、《Capital》專欄作家。曾兼教於中大專業進修學院、中大中醫學院、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香港道教學院、國際道聯會等。影視專輯見於RTHK《健康新文化》、《修行》、《功夫傳奇》、《道通天地》、《講東講西》。

 

07. 太極拳須熱身

袁康就博士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

2016年7月

練習太極拳可強身健體,然大部分太極拳練者,到退休才開始學習太極拳。正所謂年紀大,機器壞,年過半百而缺乏熱身運動的朋友,運動創傷的危機相當大,膝痛就是常見症狀之一。

太極拳是陳家溝的地方拳術,宗師陳王廷是打得之人,當時他所教村民的功夫並非現在所說的太極拳,而是剛柔相濟、勇猛非常的「炮捶」。這個拳種有戚繼光練兵三十二勢長拳及少林紅拳的影子,更可遠溯至宋趙匡胤的太祖長拳,大有來頭,而今人則稱之為「陳式太極拳」。

留傳至今的陳式太極拳也有功力鍛鍊,太極尺、太極球、太極輪、纏絲杠、百把樁、太極大杆,甚至沙袋、石磨、石鎖等練功工具都與一般中國功夫不遑多讓。太極拳講究纏絲,發勁要求高,注重力從地起,腰為中軸,以螺旋形把力勁經背至膊發放於拳掌。發勁要發得好,腰膝背膊要求甚高,胯腹胸背的微調以至呼吸方法,全都有法可依。然而,這些本來需要大量基本功鍛鍊的炮捶,百多年前經楊露禪(1799年-1872年)易名為「太極拳」並廣傳貴族後,太極拳由勇猛的技擊術,轉變成柔和緩慢的「健康拳」。練者以其運動量不大,又不再技擊,在不發勁不用力之下,就發展出今天柔和緩慢的「太極拳」。

慢打傷膝更甚

大家不要以為緩慢的太極拳不用熱身,剛剛相反,緩打太極拳比快打更容易受傷。太極拳與其它功夫一樣,所有招式都是曲膝落馬完成的。當我們落馬後,由一式轉至另一式,膝關節的負荷可真不輕,那比快打所造成的膝關節勞損嚴重得多。譬如「楊式太極拳」中「左野馬分鬃」一式,當我們左腳沿地側撐,重心左移,腰胯左轉,左手斜舉,這一系列動作同步進行之際,膝關節在慢動作下所承受的壓力很大,動作愈慢壓力就愈大,膝軟骨磨蝕程度就愈嚴重。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香港退休人士常見的疾患,患者平路走動可以,但上落樓梯可出現痠痛,股骨頭與脛骨頭、股骨頭與髕骨後墊在體重壓力下移動產生磨擦,持久的磨擦會導致嚴重磨蝕的後果。太極拳耍得愈慢,磨擦壓力就愈大,磨蝕就愈嚴重。

為了減輕膝關節疼痛,我們可不要落太低的馬步,不要慢耍,練習快一點,後腳尖內旋,當然,練習前做熱身運動,讓膝關節滑液增多,讓股四頭肌參與較大的運作,都能減輕膝痛。(完)

Related Articles

進 站 人 數

0215453
Today: 12
Yesterday: 13
This Week: 47
This Month: 165
Total: 215,453